知识屋:更实用的电脑技术知识网站
所在位置:首页 > 电脑知识 > IT快讯

淘宝“微信”出炉 电商SNS互动需走差异化之路

发布时间:2013-05-02 10:08:25作者:知识屋

淘宝无线日前发布了手机端APP“微淘”。据悉,目前微淘还处于内测阶段,普通用户可以在html5的手机淘宝页面上体验这款产品。这款产品被看作是“淘宝版的微信”,也是淘宝迈向社交化的第一步。

微信在去年推出公共账号后,吸引了不少电商和淘宝卖家进驻。因而,此番淘宝推出“微淘”,被解读为与微信在无线IM商业领域展开直接竞争。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此举具有示范意义,加上微博、QQ空间等社交平台上频现宣传链接、美丽说和蘑菇坊等分享导购社区颇受欢迎等因素,可以看出,电商正在加速社交元素的融入,这对消费者也颇具吸引力。

淘宝客户端将内置“微淘”引各方关注

实际上,在“微淘”之前,就有关于淘宝布局公共账号平台的传闻。2012年4月,淘宝推出了旗下移动IM“旺信”。而在今年3月份,在淘宝发给大卖家的一份内部PPT中显示,淘宝已流露出搭建公共平台的愿景——淘宝将在旺信上搭建自己的公共账号平台,公共账号将由广播、小组和服务三项基础功能组成,接入平台后,卖家一方面可享受账号信息添加链接和宝贝、账号主页有店铺入口、账号及信息被淘宝收录、与搜索打通等福利,从而最大程度上获取流量;另一方面,在维系用户关系上,可通过账号开展活动和话题讨论,接入卖家服务,提供上新、团购等工具。

淘宝无线此番发布“微淘”再次引起各方关注。阿里旗下杂志《天下网商》近期发布的“微淘”内测报告称,淘宝将通过“微淘”布局无线公众帐号平台。据悉,“微淘”可以接收到由不同帐号提供的信息流,而信息流的账号运营者将来自淘宝商家、达人,也会来自于媒体机构,或者是某个消费领域的意见领袖等。

业内人士称,“微淘”并不是一个独立的APP,而是新版手机淘宝中的一个频道,“如果手机淘宝是一个商场,有了微淘之后就成为了Shopping Mall,消费者不但能买东西,还可以在里边逛街、娱乐、打发时间”。

据了解,目前部分淘品牌已经试用了淘宝的无线公众账号平台,而“微淘”将在本月下旬随着淘宝APP的新版正式推出。

微淘就是“淘宝的微信”?

从公开的截图上看,无论是界面还是功能,淘宝无线公众账号平台的后台与微信的公众开放平台后台都十分相似,只是“微淘”针对卖家和商品提供了更自由的图文编辑功能,账号运营者可对图片、链接和文字进行混排。

因此,关于“微淘是淘宝防御微信的新武器”的言论甚嚣尘上,而这一论调是有根据的。

微信于去年推出了公共账号,由此,不单单是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也被卷进来了。并且,免费、广播式群发、推送、富媒体展现、一对一对话、可二次开发,这些都是微信作为一个传播工具所具备的优势。而事实也证明,微信公众帐号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媒体和生活服务类企业,还吸引了不少电商和淘宝卖家进驻。

微信公共账号的推出显然对淘宝形成了不小的威胁,作为应对,淘宝公共账号平台的发布也在情理之中。有专家认为,“微淘”的出现,其实就是提供了一个类似微信公众账号般维系客户、经营用户的工具,把手机淘宝从传统的购物渠道,变成真正经营客户的有效工具,而“微淘”致力于打造的手机生态圈,也摆脱了单向的商业模式,从之前的“我摆什么,你看什么”,到现在“消费者自主选择要看什么,想看什么”。

关于微信和“微淘”的竞争关系,还有人认为,不管是旺信还是微淘,目前都不足以在无线领域与微信抗衡,相较于对抗微信的说法,淘宝的公众帐号平台更多起到的是防御作用,目前平台仅支持taobao.com域名下的产品,意在打造移动终端消费闭环。但看好“微淘”的也不在少数,“微淘肯定不可能动摇微信在IM通信领域的地位,但是它却可以在商业化领域和微信展开直接的竞争”。

电商尝试SNS互动需走差异化之路

从淘宝网涉足公共账号平台可以看到一个趋势:电商正在加速社交元素的融入。

像“微淘”这样的产品,通过开放公共平台,引入卖家、媒体等多方参与,形成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通过类似“千人千面”的可定制化、更紧密和多样化的SNS互动,可以更精准地向用户推荐内容,实现营销精准化、客服及导购智能化、深度社交化等目标,最终做到“因客而变”,黏住用户。当然,对于用户来说,也能通过平台关注这些帐号并分享内容,购物的同时也能达到社交的目的。


总而言之,社交化电商其实是将社交平台的海量用户资源与电子商务的便捷性、高效性高度融合,通过夹杂社交元素的营销渗透,依靠口碑和社交圈子进行品牌扩散和营销,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粘性,产生“1+1>2”的效果。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王周平就指出:“在社会化媒体大行其道的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经不单单依靠商家提供的产品和销售介绍,他们更倾向于听取身边好友及其他网友的消费意见。

社交化对于电商而言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在利用好用户的碎片时间、结合社会化媒体向用户推荐内容的同时,如何不落入纯导购性质,无疑是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收藏
  • 人气文章
  • 最新文章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