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05 16:46:29作者:知识屋
知道异步IO已经很久了,但是直到最近,才真正用它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在一个CPU密集型的应用中,有一些需要处理的数据可能放在磁盘上。预先知道这些数据的位置,所以预先发起异步IO读请求。等到真正需要用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再等待异步IO完成。使用了异步IO,在发起IO请求到实际使用数据这段时间内,程序还可以继续做其他事情)。
假此机会,也顺便研究了一下linux下的异步IO的实现。
linux下主要有两套异步IO,一套是由glibc实现的(以下称之为glibc版本)、一套是由linux内核实现,并由libaio来封装调用接口(以下称之为linux版本)。
glibc版本
接口
glibc版本主要包含如下接口:
int aio_read(struct aiocb *aiocbp); /* 提交一个异步读*/
int aio_write(struct aiocb *aiocbp); /* 提交一个异步写*/
int aio_cancel(int fildes, struct aiocb *aiocbp); /* 取消一个异步请求(或基于一个fd的所有异步请求,aiocbp==NULL)*/
int aio_error(const struct aiocb *aiocbp); /* 查看一个异步请求的状态(进行中EINPROGRESS?还是已经结束或出错?)*/
ssize_t aio_return(struct aiocb *aiocbp); /* 查看一个异步请求的返回值(跟同步读写定义的一样)*/
int aio_suspend(const struct aiocb * const list[], int nent, const struct timespec *timeout); /* 阻塞等待请求完成*/
其中,struct aiocb主要包含以下字段:
int aio_fildes; /* 要被读写的fd */
void * aio_buf; /* 读写操作对应的内存buffer */
__off64_t aio_offset; /* 读写操作对应的文件偏移*/
size_t aio_nbytes; /* 需要读写的字节长度*/
int aio_reqprio; /* 请求的优先级*/
struct sigevent aio_sigevent; /* 异步事件,定义异步操作完成时的通知信号或回调函数*/
实现
glibc的aio实现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1、异步请求被提交到request_queue中;
2、request_queue实际上是一个表结构,"行"是fd、"列"是具体的请求。也就是说,同一个fd的请求会被组织在一起;
3、异步请求有优先级概念,属于同一个fd的请求会按优先级排序,并且最终被按优先级顺序处理;
4、随着异步请求的提交,一些异步处理线程被动态创建。这些线程要做的事情就是从request_queue中取出请求,然后处理之;
5、为避免异步处理线程之间的竞争,同一个fd所对应的请求只由一个线程来处理;
6、异步处理线程同步地处理每一个请求,处理完成后在对应的aiocb中填充结果,然后触发可能的信号通知或回调函数(回调函数是需要创建新线程来调用的);
7、异步处理线程在完成某个fd的所有请求后,进入闲置状态;
8、异步处理线程在闲置状态时,如果request_queue中有新的fd加入,则重新投入工作,去处理这个新fd的请求(新fd和它上一次处理的fd可以不是同一个);
9、异步处理线程处于闲置状态一段时间后(没有新的请求),则会自动退出。等到再有新的请求时,再去动态创建;
看起来,换作是我们,要在用户态实现一个异步IO,似乎大概也会设计成类似的样子……
linux版本
接口
下面再来看看linux版本的异步IO。它主要包含如下系统调用接口:
int io_setup(int maxevents, io_context_t *ctxp); /* 创建一个异步IO上下文(io_context_t是一个句柄)*/
int io_destroy(io_context_t ctx); /* 销毁一个异步IO上下文(如果有正在进行的异步IO,取消并等待它们完成)*/
long io_submit(aio_context_t ctx_id, long nr, struct iocb **iocbpp); /* 提交异步IO请求*/
long io_cancel(aio_context_t ctx_id, struct iocb *iocb, struct io_event *result); /* 取消一个异步IO请求*/
long io_getevents(aio_context_t ctx_id, long min_nr, long nr, struct io_event *events, struct timespec *timeout) /* 等待并获取异步IO请求的事件(也就是异步请求的处理结果)*/
其中,struct iocb主要包含以下字段:
__u16 aio_lio_opcode; /* 请求类型(如:IOCB_CMD_PREAD=读、IOCB_CMD_PWRITE=写、等)*/
__u32 aio_fildes; /* 要被操作的fd */
__u64 aio_buf; /* 读写操作对应的内存buffer */
__u64 aio_nbytes; /* 需要读写的字节长度*/
__s64 aio_offset; /* 读写操作对应的文件偏移*/
__u64 aio_data; /* 请求可携带的私有数据(在io_getevents时能够从io_event结果中取得)*/
__u32 aio_flags; /* 可选IOCB_FLAG_RESFD标记,表示异步请求处理完成时使用eventfd进行通知(百度一下)*/
__u32 aio_resfd; /* 有IOCB_FLAG_RESFD标记时,接收通知的eventfd */
其中,struct io_event主要包含以下字段:
__u64 data; /* 对应iocb的aio_data的值*/
__u64 obj; /* 指向对应iocb的指针*/
__s64 res; /* 对应IO请求的结果(>=0: 相当于对应的同步调用的返回值;<0: -errno)*/
实现
io_context_t句柄在内核中对应一个struct kioctx结构,用来给一组异步IO请求提供一个上下文。其主要包含以下字段:
struct mm_struct* mm; /* 调用者进程对应的内存管理结构(代表了调用者的虚拟地址空间)*/
unsigned long user_id; /* 上下文ID,也就是io_context_t句柄的值(等于ring_info.mmap_base)*/
struct hlist_node list; /* 属于同一地址空间的所有kioctx结构通过这个list串连起来,链表头是mm->ioctx_list */
wait_queue_head_t wait; /* 等待队列(io_getevents系统调用可能需要等待,调用者就在该等待队列上睡眠)*/
int reqs_active; /* 进行中的请求数目*/
struct list_head active_reqs; /* 进行中的请求队列*/
unsigned max_reqs; /* 最大请求数(对应io_setup调用的int maxevents参数)*/
struct list_head run_list; /* 需要aio线程处理的请求列表(某些情况下,IO请求可能交给aio线程来提交) */
struct delayed_work wq; /* 延迟任务队列(当需要aio线程处理请求时,将wq挂入aio线程对应的请求队列)*/
struct aio_ring_info ring_info; /* 存放请求结果io_event结构的ring buffer */
其中,这个aio_ring_info结构比较值得一提,它是用于存放请求结果io_event结构的ring buffer。它主要包含了如下字段:
unsigned long mmap_base; /* ring buffer的地始地址*/
unsigned long mmap_size; /* ring buffer分配空间的大小*/
struct page** ring_pages; /* ring buffer对应的page数组*/
long nr_pages; /* 分配空间对应的页面数目(nr_pages * PAGE_SIZE = mmap_size)*/
unsigned nr, tail; /* 包含io_event的数目及存取游标*/
这个数据结构看起来有些奇怪,直接弄一个io_event数组不就完事了么?为什么要维护mmap_base、mmap_size、ring_pages、nr_pages这么复杂的一组信息,而又把io_event结构隐藏起来呢?
这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io_event结构的buffer是在用户态地址空间上分配的。注意,我们在内核里面看到了诸多数据结构都是在内核地址空间上分配的,因为这些结构都是内核专有的,没必要给用户程序看到,更不能让用户程序去修改。而这里的io_event却是有意让用户程序看到,而且用户就算修改了也不会对内核的正确性造成影响。于是这里使用了这样一个有些取巧的办法,由内核在用户态地址空间上分配buffer。(如果换一个保守点的做法,内核态可以维护io_event的buffer,然后io_getevents的时候,将对应的io_event复制一份到用户空间。)
按照这样的思路,io_setup时,内核会通过mmap在对应的用户空间分配一段内存,mmap_base、mmap_size就是这个内存映射对应的位置和大小。然后,光有映射还不行,还必须立马分配物理内存,ring_pages、nr_pages就是分配好的物理页面。(因为这些内存是要被内核直接访问的,内核会将异步IO的结果写入其中。如果物理页面延迟分配,那么内核访问这些内存的时候会发生缺页异常。而处理内核态的缺页异常又很麻烦,所以还不如直接分配物理内存的好。其二,内核在访问这个buffer里的信息时,也并不是通过mmap_base这个虚拟地址去直接访问的。既然是异步,那么结果写回的时候可能是在另一个上下文上面,虚拟地址空间都不同。为了避免进行虚拟地址空间的切换,内核干脆直接通过kmap将ring_pages映射到高端内存上去访问好了。)
然后,在mmap_base指向的用户空间的地址上,会存放着一个struct aio_ring结构,用来管理这个ring buffer。其主要包含了如下字段:
unsigned id; /* 等于aio_ring_info中的user_id */
unsigned nr; /* 等于aio_ring_info中的nr */
unsigned head,tail; /* io_events数组的游标*/
unsigned magic,compat_features,incompat_features;
unsigned header_length; /* aio_ring结构的大小*/
struct io_event io_events[0]; /* io_event的buffer */
终于,我们期待的io_event数组出现了。
看到这里,如果前面的内容你已经理解清楚了,你一定会有个疑问:既然整个aio_ring结构及其中的io_event缓冲都是放在用户空间的,内核还提供io_getevents系统调用干什么?用户程序不是直接就可以取用io_event,并且修改游标了么(内核作为生产者,修改aio_ring->tail;用户作为消费者,修改aio_ring->head)?我想,aio_ring之所以要放在用户空间,其原本用意应该就是这样的。
那么,用户空间如何知道aio_ring结构的地址(aio_ring_info->mmap_base)呢?其实kioctx结构中的user_id,也就是io_setup返回给用户的io_context_t,就等于aio_ring_info->mmap_base。
然后,aio_ring结构中还有诸如magic、compat_features、incompat_features这样的字段,用户空间可以读这些magic,以确定数据结构没有被异常篡改。如果一切可控,那么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否则就还是走io_getevents系统调用。而io_getevents系统调用通过aio_ring_info->ring_pages得到aio_ring结构,再将相应的io_event拷贝到用户空间。
下面贴一段libaio中的io_getevents的代码(前面提到过,linux版本的异步IO是由用户态的libaio来封装的):
int io_getevents_0_4(io_context_t ctx, long min_nr, long nr, struct io_event * events, struct timespec * timeout){
struct aio_ring *ring;
ring = (struct aio_ring*)ctx;
if (ring==NULL || ring->magic != AIO_RING_MAGIC)
goto do_syscall;
if (timeout!=NULL && timeout->tv_sec == 0 && timeout->tv_nsec == 0) {
if (ring->head == ring->tail)
return 0;
}
do_syscall:
return __io_getevents_0_4(ctx, min_nr, nr, events, timeout);
}
其中确实用到了用户空间上的aio_ring结构的信息,不过尺度还是不够大。
以上就是异步IO的context的结构。那么,为什么linux版本的异步IO需要“上下文”这么个概念,而glibc版本则不需要呢?
在glibc版本中,异步处理线程是glibc在调用者进程中动态创建的线程,它和调用者必定是在同一个虚拟地址空间中的。这里已经隐含了“同一上下文”这么个关系。
而对于内核来说,要面对的是任意的进程,任意的虚拟地址空间。当处理一个异步请求时,内核需要在调用者对应的地址空间中存取数据,必须知道这个虚拟地址空间是什么。不过当然,如果设计上要想把“上下文”这个概念隐藏了也是肯定可以的(比如让每个mm隐含一个异步IO上下文)。具体如何选择,只是设计上的问题。
struct iocb在内核中又对应到struct kiocb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字段:
struct kioctx* ki_ctx; /* 请求对应的kioctx(上下文结构)*/
struct list_head ki_run_list; /* 需要aio线程处理的请求,通过该字段链入ki_ctx->run_list */
struct list_head ki_list; /* 链入ki_ctx->active_reqs */
struct file* ki_filp; /* 对应的文件指针*/
void __user* ki_obj.user; /* 指向用户态的iocb结构*/
__u64 ki_user_data; /* 等于iocb->aio_data */
loff_t ki_pos; /* 等于iocb->aio_offset */
unsigned short ki_opcode; /* 等于iocb->aio_lio_opcode */
size_t ki_nbytes; /* 等于iocb->aio_nbytes */
char __user * ki_buf; /* 等于iocb->aio_buf */
size_t ki_left; /* 该请求剩余字节数(初值等于iocb->aio_nbytes)*/
struct eventfd_ctx* ki_eventfd; /* 由iocb->aio_resfd对应的eventfd对象*/
ssize_t (*ki_retry)(struct kiocb *); /*由ki_opcode选择的请求提交函数*/
调用io_submit后,对应于用户传递的每一个iocb结构,会在内核态生成一个与之对应的kiocb结构,并且在对应kioctx结构的ring_info中预留一个io_events的空间。之后,请求的处理结果就被写到这个io_event中。
然后,对应的异步读写(或其他)请求就被提交到了虚拟文件系统,实际上就是调用了file->f_op->aio_read或file->f_op->aio_write(或其他)。也就是,在经历磁盘高速缓存层、通用块层之后,请求被提交到IO调度层,等待被处理。这个跟普通的文件读写请求是类似的。
在《linux文件读写浅析》中可以看到,对于非direct-io的读请求来说,如果page cache不命中,那么IO请求会被提交到底层。之后,do_generic_file_read会通过lock_page操作,等待数据最终读完。这一点跟异步IO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异步就意味着请求提交后不能等待,必须马上返回。而对于非direct-io的写请求,写操作一般仅仅是将数据更新作用到page cache上,并不需要真正的写磁盘。page cache写回磁盘本身是一个异步的过程。可见,对于非direct-io的文件读写,使用linux版本的异步IO接口完全没有意义(就跟使用同步接口效果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呢?因为非direct-io的文件读写是只跟page cache打交道的。而page cache是内存,跟内存打交道又不会存在阻塞,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异步的概念了。至于读写磁盘时发生的阻塞,那是page cache跟磁盘打交道时发生的事情,跟应用程序又没有直接关系。
然而,对于direct-io来说,异步则是有意义的。因为direct-io是应用程序的buffer跟磁盘的直接交互(不使用page cache)。
这里,在使用direct-io的情况下,file->f_op->aio_{read,write}提交完IO请求就直接返回了,然后io_submit系统调用返回。(见后面的执行流程。)
通过linux内核异步触发的IO调度(如:被时钟中断触发、被其他的IO请求触发、等),已经提交的IO请求被调度,由对应的设备驱动程序提交给具体的设备。对于磁盘,一般来说,驱动程序会发起一次DMA。然后又经过若干时间,读写请求被磁盘处理完成,CPU将收到表示DMA完成的中断信号,设备驱动程序注册的处理函数将在中断上下文中被调用。这个处理函数会调用end_request函数来结束这次请求。这个流程跟《linux文件读写浅析》中所说的非direct-io读操作的情况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对于同步非direct-io,end_request将通过清除page结构的PG_locked标记来唤醒被阻塞的读操作流程,异步IO和同步IO效果一样。而对于direct-io,除了唤醒被阻塞的读操作流程(同步IO)或io_getevents流程(异步IO)之外,还需要将IO请求的处理结果填回对应的io_event中。
最后,等到调用者调用io_getevents的时候,就能获取到请求对应的结果(io_event)。而如果调用io_getevents的时候结果还没出来,流程也会被阻塞,并且会在direct-io的end_request过程中得到唤醒。
linux版本的异步IO也有aio线程(每CPU一个),但是跟glibc版本中的异步处理线程不同,这里的aio线程是用来处理请求重试的。某些情况下,file->f_op->aio_{read,write}可能会返回-EIOCBRETRY,表示需要重试(只有一些特殊的IO设备会这样)。而调用者既然使用的是异步IO接口,肯定不希望里面会有等待/重试的逻辑。所以,如果遇到-EIOCBRETRY,内核就在当前CPU对应的aio线程添加一个任务,让aio线程来完成请求的重新提交。而调用流程可以直接返回,不需要阻塞。
请求在aio线程中提交和在调用者进程中提交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aio线程使用的地址空间可能跟调用者线程不一样。需要利用kioctx->mm切换到正确的地址空间,然后才能发请求。(参见《浅尝异步IO》中的讨论。)
内核处理流程
最后,整理一下direct-io异步读操作的处理流程:
io_submit。对于提交的iocbpp数组中的每一个iocb(异步请求),调用io_submit_one来提交它们;
io_submit_one。为请求分配一个kiocb结构,并且在对应的kioctx的ring_info中为它预留一个对应的io_event。然后调用aio_rw_vect_retry来提交这个读请求;
aio_rw_vect_retry。调用file->f_op->aio_read。这个函数通常是由generic_file_aio_read或者其封装来实现的;
generic_file_aio_read。对于非direct-io,会调用do_generic_file_read来处理请求(见《linux文件读写浅析》)。而对于direct-io,则是调用mapping->a_ops->direct_IO。这个函数通常就是blkdev_direct_IO;
blkdev_direct_IO。调用filemap_write_and_wait_range将相应位置可能存在的page cache废弃掉或刷回磁盘(避免产生不一致),然后调用direct_io_worker来处理请求;
direct_io_worker。一次读可能包含多个读操作(对应于类readv系统调用),对于其中的每一个,调用do_direct_IO;
do_direct_IO。调用submit_page_section;
submit_page_section。调用dio_new_bio分配对应的bio结构,然后调用dio_bio_submit来提交bio;
dio_bio_submit。调用submit_bio提交请求。后面的流程就跟非direct-io是一样的了,然后等到请求完成,驱动程序将调用bio->bi_end_io来结束这次请求。对于direct-io下的异步IO,bio->bi_end_io等于dio_bio_end_aio;
dio_bio_end_aio。调用wake_up_process唤醒被阻塞的进程(异步IO下,主要是io_getevents的调用者)。然后调用aio_complete;
aio_complete。将处理结果写回到对应的io_event中;
比较
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出,linux版本的异步IO实际上只是利用了CPU和IO设备可以异步工作的特性(IO请求提交的过程主要还是在调用者线程上同步完成的,请求提交后由于CPU与IO设备可以并行工作,所以调用流程可以返回,调用者可以继续做其他事情)。相比同步IO,并不会占用额外的CPU资源。
而glibc版本的异步IO则是利用了线程与线程之间可以异步工作的特性,使用了新的线程来完成IO请求,这种做法会额外占用CPU资源(对线程的创建、销毁、调度都存在CPU开销,并且调用者线程和异步处理线程之间还存在线程间通信的开销)。不过,IO请求提交的过程都由异步处理线程来完成了(而linux版本是调用者来完成的请求提交),调用者线程可以更快地响应其他事情。如果CPU资源很富足,这种实现倒也还不错。
还有一点,当调用者连续调用异步IO接口,提交多个异步IO请求时。在glibc版本的异步IO中,同一个fd的读写请求由同一个异步处理线程来完成。而异步处理线程又是同步地、一个一个地去处理这些请求。所以,对于底层的IO调度器来说,它一次只能看到一个请求。处理完这个请求,异步处理线程才会提交下一个。而内核实现的异步IO,则是直接将所有请求都提交给了IO调度器,IO调度器能看到所有的请求。请求多了,IO调度器使用的类电梯算法就能发挥更大的功效。请求少了,极端情况下(比如系统中的IO请求都集中在同一个fd上,并且不使用预读),IO调度器总是只能看到一个请求,那么电梯算法将退化成先来先服务算法,可能会极大的增加碰头移动的开销。
最后,glibc版本的异步IO支持非direct-io,可以利用内核提供的page cache来提高效率。而linux版本只支持direct-io,cache的工作就只能靠用户程序来实现了
linux一键安装web环境全攻略 在linux系统中怎么一键安装web环境方法
Linux网络基本网络配置方法介绍 如何配置Linux系统的网络方法
Linux下DNS服务器搭建详解 Linux下搭建DNS服务器和配置文件
对Linux进行详细的性能监控的方法 Linux 系统性能监控命令详解
linux系统root密码忘了怎么办 linux忘记root密码后找回密码的方法
Linux基本命令有哪些 Linux系统常用操作命令有哪些
Linux必学的网络操作命令 linux网络操作相关命令汇总
linux系统从入侵到提权的详细过程 linux入侵提权服务器方法技巧
linux系统怎么用命令切换用户登录 Linux切换用户的命令是什么
在linux中添加普通新用户登录 如何在Linux中添加一个新的用户
2012-07-10
CentOS 6.3安装(详细图解教程)
Linux怎么查看网卡驱动?Linux下查看网卡的驱动程序
centos修改主机名命令
Ubuntu或UbuntuKyKin14.04Unity桌面风格与Gnome桌面风格的切换
FEDORA 17中设置TIGERVNC远程访问
StartOS 5.0相关介绍,新型的Linux系统!
解决vSphere Client登录linux版vCenter失败
LINUX最新提权 Exploits Linux Kernel <= 2.6.37
nginx在网站中的7层转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