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屋:更实用的电脑技术知识网站
所在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windows7

最痛恨微软的10件事

发布时间:2011-06-11 01:43:00作者:知识屋

要控诉微软的产品,是很容易的事,仅仅针对Windows我们就可以写出数百万的文字来抱怨。为了评选出最痛恨微软的10件事,我们深入对微软公司及其产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挖掘,并推选出了这最让我们不满意的10件事,类似于“蓝屏死机”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列入其中,因为在“我们喜欢微软的10件事”中已经提到了。

1.文字游戏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微软提供的产品命名,会让你感到混乱,微软会给同一产品以一个新名字重新发布。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从Virtual Earth (与MSN Virtual Earth类似)升级到Windows Live Search、再到ASP.NET Web Service,所有这些名字升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产品基本没有多少改善。

这一点与苹果有很多差别,苹果喜欢简单化的命名方式,在过去的10年历,曾经用iMac命名了3款完全不同的电脑。

2.标准、自我标准

没有人喜欢读标准文档,因为标准文档很烦人,这也许就是微软在推出IE浏览器时不理睬WWW联盟的WEB指导方针的原因吧。

因为IE没有遵守规则或者标准,所以WEB站点开发者不得不写代码来同时兼容(至少)2个标准,否则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浏览器时网页就不会正常显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像微软这样拥有众多程序员的公司开发的网页竟然无法在Firefox下正常显示,的确很荒唐。

3.拿得起,放不下

我们可以确信在写第一个版本的Windows时,微软付出了很多,开发IE也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也理解微软不会很轻易地放弃它们,但有时,过了10年或者20年,的确应该用新产品来重新开始,但微软似乎不会。

我们仍然不得不再最新的Windows系统中继续被老Windows的诸多相同问题困扰,例如为了解决人们对Windows安全问题的抱怨,微软在Windows Vista中仍然保留了XP的基本设置,只是增加了一个让人讨厌的UAC(User Access Control)。

IE7也是一样,微软保留了IE6近一半的程序代码,但花了很多的精力希望能够解决IE6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但是发布没多久,在黑客们发现了IE7中仍然存在的IE6中被发现的漏洞。

重新开始也许意味着无法对老程序保持很好的兼容,但如果能够更稳定、更安全,也许我们可以接受。

消费者永远是嫌疑人,商业伙伴则关系紧张

和微软做生意,你就得做好被认作是盗贼的准备。但是你知道吗?这种政策对于你来说其实是一个特别的恩惠,花了钱的消费者?该公司的硬件合作伙伴与其软件产品竞争对手遭受恐吓事件无关?去问微软吧。

4.一付“这是为了你好”的姿态

微软对于Windows是这个星球上盗版率最高的应用软件之一的事实无比愤怒,而对此我们并不会责备,我们赞同微软试图阻止这一切的做法,但是微软的正版增值计划及版权保护系统却令人皱眉,它给不少拥有正版软件拷贝的用户带来了麻烦,而更加令人烦恼的是“正版增值计划体验”的市场活动,他们坚持认为通过这一计划和活动将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好处。这看起来好像如果我们手中的软件拷贝是非授权的,我们就会失眠似的。

5.寒蝉效应

微软存在的原因,在于32年前一个大学生成功地卖出了一个有关新产品的想法,这就是BASIC。但当这个公司商业化腾飞之后,却迫使那些实力强大的合作伙伴们不得提供竞争的预装软件,尤其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的软件。尽管政府的反托拉斯诉讼似乎已部分限制了软件巨人的行为,我们得仍然感觉的到这种寒蝉效应的存在.

绝大多数电脑的销售者不敢冒险去惹怒体重达800磅的大猩猩.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像戴尔这样的厂商要等待如此之久才敢推出预装Linux系统的PC?

 

6.比尔.盖茨:坏榜样

他没取得学位就离开了哈佛大学,而现在他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他的这一经历,反而成了所有辍学孩子的激励。孩子们,千万别学他啊!

揭露以下这些事实:没有哪些无处不在的声音会如此“古怪”;任何改变需要付出金钱;“酷”不是来自底部装有现金的管道;修补一个存在缺陷的程序,并不意味着非要“剔除”其中的某些功能。

7.蹩脚的系统声音

当你天天面对Windows系统发出的“嘟嘟”声、“当当”声,即便是最好的系统声音也会迅速变得“俗不可耐”。自从PC支持声音以来,微软确实给大家提供过一些听起来比较优美的声音。然而,微软的操作系统存在于数以百万计的设备中,其中有许多是你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说,一旦某个声音被微软操作系统“纳为己有”,在很短时间内就会“遍地开花”。让人不可思议的是,PC World的一位编辑在短短的上班途中便接连听到了两次“鸣钟”(ding.wav)声,第一次是在银行的ATM取款机前,第二次是在购买地铁票的时候。

8.它们都是免费的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软件和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给大家的。比如,Google免费推出的Google Earth地图服务、Google Desktop桌面工具、Picasa照片编辑工具以及其它顶级在线服务,雅虎提供的免费插件以及Flickr在线图片服务。然而,微软在这方面表现的就非常吝啬了。几乎无一例外,想要得到微软的软件,就必须自掏腰包。从表面来看,微软的官方升级站点(Office Live site)是一个非常棒的地方,在这里它提供了功能有限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版本,以便于与Google的在线文档编辑工具、电子制表软件相抗衡。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微软官方升级站点上“聚集”的工具软件和指定的办公套件毫无关联。

9.太过保守

就像是中学里的一位“笨小孩”,微软好像天生就缺乏“酷”的基因。它推出的Zune播放器,被称作是“iPod杀手”,这款产品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好像就剩下那句宣传语了——“欢迎来到这个群落?(Welcome to the social?)”。

即便是微软生产出了类似Xbox这样“酷毙”的产品,也还是摆脱不了其“陈旧乏味”的形象。

10.好大喜功

拿中国的一句古话来形容,苹果和微软就像是一对“阴”、“阳”兄弟。举例来说,苹果推出的手机仅有一个按钮,因此,许多用户都期待着更多按钮的出现,然而,微软提供的软件总是功能庞大,以至于用户根本无法找出自己想要的功能,更令人“气愤”的是,在升级版本中功能还会继续增加。

事实上,最新版本的Office套件就没有加入很多新功能,这在微软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最大的改变在于界面的重新设计。为什么要改变用户界面呢?用微软Office产品经理的话说——用户无法定位所有的按钮和“暗藏的机关”,另外,在以前版本中,有许多功能也是“华而不实”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收藏
  • 人气文章
  • 最新文章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